特色农业经济区规划图
近日,山东省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对《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(2018-2050年)》(征求意见稿)的相关解读,针对“品质提升”行动,提出将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、营造全龄友好的共同家园、系统治理交通拥堵、以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泉城样板,建设城乡共享的美好家园,建设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。
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。规划依托社区中心,构建15分钟(步行)社区生活圈,适度集中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,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,服务功能的多元复合,设施空间的交融共享,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与品质。在完善15分钟生活圈的基础上,进一步增补城市文化体育设施,提高品质。建设市级文化场馆,增设社区书店、阅览室、小型博物馆、小型科技馆等文化设施;结合黄河滩地、城市绿廊、公园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,灵活布置各类开放式体育健身场所,营造更加现代化、国际化的城市环境,塑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。
营造全龄友好的共同家园。规划满足各年龄段居民需求的配套设施,重点弥补养老、托幼等设施短板,配套完善国际化学校等教育设施。结合城市环境整治提升与老旧小区改造,完善城市无障碍设施,建设全龄友好的共同家园。在济南热情好客(温度)的基础上,更加简便及时(速度)地提供全方位服务(广度),树立济南“泉城·全成”的城市品牌。
系统治理交通拥堵。针对济南城市交通具体情况,规划提出通过局部治理、结构治理和源头治理三重策略来从根源上治理交通拥堵问题。局部治理层面,打通城市内部的断头路,构建主、次、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。结合黄河北岸先行区建设,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增加12处跨黄通道,加强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。加快建设济莱城际和济莱快速路,加强济南中心城区与莱芜之间快速交通联系。结构治理层面,转变以私家车为主的交通模式,逐渐形成“公交优胜、慢行优先”的绿色交通服务模式。加大绿色交通服务供给,提升服务水平,加快建设城市轨道网,通过完善的轨道网支撑济南带状组团城市形态优化。源头治理层面,注重城市空间和功能结构的塑造,构建轨道支撑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,合理控制各个城市组团空间尺度,避免形成“摊大饼”式的超大城市组团。合理规划城市中心和用地功能布局,城市中心均衡布置,城市用地混合布局,促进城市职住平衡。
以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泉城样板,建设城乡共享的美好家园。结合济南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”发展需求,适时调整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式,以环城都市农业圈、南部生态休闲观光带、黄河农业休闲带、南部生态休闲带、商河特色农业片区、平阴特色农业片区、莱芜特色农业片区等农业经济板块为载体,强化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,培育康养度假、休闲旅游、文化创意等服务都市的新兴业态,积极发展花卉、中药种植等特色农业,振兴乡村经济。结合产业发展,培育特色小(城)镇,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建设城乡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,建设城乡共享的美好家园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来源:光明网
河北井陉县:胡仁村作为试点村开了一个会
磁山——华夏第一粮仓
【国际锐评】中方对等制裁美方人员正当且必要
因限制使用特朗普推荐药物 美国卫生部门负责人突遭调职